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家长学院
常用虚词用法分析:者
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,常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词。
一、用作助词
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动宾词组之后,组成名词性的“者”字结构,有指代作用。相当于“……的人”、“……的事物”。例如: (1)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 (《两小儿辩日》)——这不是离我们远的东西看着就小,离我们近的东西看着就大吗?
(2)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。(《醉翁亭记》)——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,徒步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。
2.“者”跟它前面的词语组成比况性结构,用在句末,表示相似于某种状况,常与“若”、”似”配合使用,相当于“象……样子”。“象……似的”。例如:(1)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(《黔之驴》)——但是(老虎)来回观察毛驴,觉得(毛驴)象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。
(2)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(《捕蛇者说》)——(他说着这些话,脸上好象很悲伤的样子。
3、用在数词的后面,一般指几种人或事物。例如: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(《岳阳楼记》)——唉!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理,也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理活动。
二、用作语气词
1.用在判断句中的主语之后,表示提顿或判断。例如: 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(《陈涉世家》)——陈胜是阳城人。
2.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的主语之后,表示提顿。有时:语前加一“有”字,形成“有……者”的格式。一般可不译也可译为“的”。例如:
(1)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(《愚公移山》)——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。
(2)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。(《捕蛇者说》)——有(个)姓蒋的独享那(捕蛇的)利益三代了。
3.用在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句末,把结果或现象提示出来,后一分句申述原因或理由。例如:(1)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(《孟子》)二章)——(虽然如此),但是却不能取胜,这是因为占有天时不如占有地利(更重要)。
(2)不以木为之者,文理有疏密,沾水则高下不平。(《活板》)——不用木料做字模,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密,沾上水就高低不平了。
上一篇: 常用虚词用法分析:之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